一、花蚬子怎样煮好吃?
花蚬子怎么做好吃
煎炒爆烤煮焖汤,任你有十八般厨艺,花蚬子照样轻松hold住。但论及与花蚬子相性最佳的做法,非辣炒和做汤莫属。下面为大家介绍辣炒花蚬子和冬瓜花蚬子汤的做法,赶紧围观学上几手吧。
一、辣炒花蚬子
材料:花蚬子1kg,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适量
做法:
1、准备:花蚬子1kg,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适量;
2、热锅热油,爆香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
3、放入花蚬子大火迅速翻炒;
4、等花蚬子全部张口,立即装盘就可以了。
二、冬瓜花蚬子汤
材料:冬瓜1000g,花蚬子400g,盐适量,姜5片,小葱2棵
做法:
1、将香葱切段备用;姜切片;花蚬子提前2小时泡在盐水中吐尽泥沙。
2、准备煮锅,放入香葱、姜片、花蚬子和适量的水,用大火煮开。
3、煮到花蚬子完全开口就可以了,然后捞出花蚬子备用。
4、煮锅里的姜片和香葱也捞出来,剩下的汤就倒入大碗中静置直至变清澈后待用。
5、用挖球器将冬瓜挖出一个一个球状。
6、重新起锅,将澄清的花蚬子汤慢慢倒入锅中,底下的泥沙就不要一起倒进去了。
7、放入冬瓜球,加入食盐,用中火煮熬冬瓜至半透明的模样。
8、加入吐沙后的花蚬子肉,用大火煮开后关火,装碗后撒一些葱花即可。
二、花蛤的蛤读什么音?
蛤( gé)(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例:“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蛤蜊是一种对于可食用双瞉贝类的泛称。在中国古代,蛤、或蚌泛称具两片相等的壳的软体动物,有时特指文蛤。蛤蜊则是指生长在东南沿海中的软体动物。在山东胶东半岛部分地区以及大连部分地区将蛤字读成(ga),这是地方方言而并不是多音字。在福建地区,蛤蜊通常指泥蚶。在台湾,可食用的双瞉贝类都被泛称为蛤蜊,如文蛤、花蛤、粉蛤、竹蛤,相当于古代的蚶、车螯和花蛤。居住在海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蚶仔(hamma),主要是指文蛤。居住在淡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蜊仔(lâ-á),或蚬,通常是指河蚬。双壳类通常栖于浅海、淡水或河海交界的砂质或泥质的水底。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另一个读音为“há”,用于“蛤蟆”一词。近来也兴起了用“蛤”来表示“哈”的意象。
三、花蛤鸡汤的做法?
原料:花蛤300克,童子鸡500克,枸杞子20克,姜3克,盐5克,味精2克做法:
1.花蛤用淡盐水浸养2小时~3小时,使其吐尽泥沙,再用水洗净;
2.净仔鸡剁成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枸杞子用水洗净;
4.锅内放水烧沸,花蛤、仔鸡块分别焯一下水;
5.焯好后的仔鸡块、花蛤及枸杞子和姜片放入炖盅内,倒入水烧沸后,撇去表面浮沫,加盖;
6.改用小火炖30分钟左右,至鸡块熟烂时,放精盐、味精,调好口味即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