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甜养殖网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

220 2024-02-22 15:34 admin 手机版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是?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用鳃呼吸、以鳍为运动器官、多数披有鳞片和侧线感觉器官的水生变温脊椎动物类群。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生水栖的脊椎动物。鱼类的主要特征是:(1)体外大都被鳞片;(2)用鳃呼吸;(3)有奇鳍和偶鳍,鳍是运动器官;(4)心脏—心耳—心室,单循环;(5)只有内耳,有3个半规管;(6)体温不恒定。

二、鱼类的特征?

鱼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繁殖为卵生。

1、生活在水中:所有的鱼类都生活在水中,即便有一些可以短时间离水,但长期脱水是不行的。比如弹涂鱼就可以在退潮的时候上岸觅食,但在被太阳晒死之前,它一定会回到水中。离水时间最长的要数非洲肺鱼,它们在河流的枯水期会钻到泥土中,靠着微量的水分休眠,一直到重新有水为止。

2、用鳃呼吸:鱼类生活在水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主要用鳃呼吸。和陆生动物的肺不同,鳃需要在湿润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当水流经过鳃丝,里面弥补的血管可以完成氧气的交换。不过也有的鱼可以借助其他的器官呼吸,比如泥鳅可以用肠道呼吸,丝足鲈科的鱼则具有鳃上器,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3、用鳍游泳:既然生活在水中,总需要一些手段帮助它游动,鱼鳍就是鱼儿游动的帮手,它通常分为五类,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少数鱼还有脂鳍。不同的鱼鳍作用也不一样,但基本上都能保持平衡,其中尾鳍还能提供动力和转弯,对鱼儿来说尤为重要。

4、繁殖为卵生:大多数鱼类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卵胎生看上去像胎生,但其实还是属于卵生,只不过鱼卵不是在外界孵化,而是在鱼体内孵化而已,所以生出来的都是小鱼。

三、鲌亚科鱼类主要特征?

  鲌亚科(学名:Culterinae)是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鱼中的一个亚科,其特征是:鱼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正面观则很侧扁,腹侧至少在腹鳍基与肛门间有一无鳞的纵皮棱。

背鳍有7~8条分支鳍条; 前缘有2~3条不分支鳍条,最后1条常骨化为硬刺。

臀鳍ⅲ-9~32,无硬刺。胸鳍侧下位。腹鳍始于背鳍稍前方。尾鳍常深叉状且下叉较长。口无须。下咽齿常为3行,末端有尖钩。肛门邻近臀鳍前缘。鳔2~3室

四、鱼类特征?

鱼类的形状,体温,骨骼,皮肤都和别的动物有所不同,另外鱼类有其他动物没有的器官——鱼漂,鱼鳔的存在也是鱼类能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1、形状

鱼的形状各种各样,有时相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鱼呈细长的流线形状,一般在水中速游的鱼身体细长,而慢游或在水底生活的鱼比较扁平。但也有的鱼的形状非常出奇,比如海马。最小的鱼不到1厘米左右,最大的鱼(鲸鲨)可以达18米。

2、体温。

鱼是冷血动物,一些金枪鱼及鲨鱼(特别是鼠鲨科的鲨鱼)体内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黑鲔鱼是唯一恒温的鱼。

3、骨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

4、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5、鱼鳔

鱼鳔是鱼体内一个充气的囊状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借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

五、生物智能的主要特征?

1、

现代科学对生物的研究是弱智的,也可以说,现代科学一遇到生物就变傻了;这个特点弥漫在现代各类学者身上,也包括象李敖这种对东土古代甚有研究的学者。

李的所谓对竹子研究,采用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的思路,可以称作现代科学的典型思路。这种思路应用于矿物,很有效;应用在生物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就笨,强行推广,就是把生物异化成机器。

2、

现代科学对生物研究的弱点,后来有个补救办法,就是发明了一种叫计算机的东西,配合着光纤和互联网,由计算机为核心组成的机器人,开始具备生物的某些特征。

3、

生物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现在好了,机器人把自己的来源解决了,就是由某些人合力创造了机器人。

理论界有种强大的声音,警告科学从业者,不要试图做上帝,也就是不要试图改变生物的属性;然而科学从业者终于发明了机器人,新的上帝已经随着机器人一起诞生了。

剩下的事情,只是完善机器人的自我繁殖过程,就是发明一种会生产和维修机器人的机器,按照科幻,这种东西叫机器人之母;理论上,机器人之母是很容易产生的。

4、

生物吃的是生物,机器人由矿物产生,所以机器人可以吃矿物,比如金属矿、煤、石油、核能。

生物的活力来源于吃进去的东西,也可以叫能量来源;机器人的活力,同样取决于其能量的来源。生物和机器人的寿命,都决定于其部件的老化,这点在医学界和机械行业已经成口头语,就是这个部件坏了。

5、

生物和机器人的最大外在区别,在于生物想问题是液态电路,机器人是固态电路。

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人机接口技术,目前在各国发展迅速,是热门专业。就是用芯片探测生物脑部,实现生物脑部遥控外置机器。

6、

东土古代经验和现代科学最大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东土古代认为生物必胜,目前的战况不容乐观。

7、

洋大人里面也有人认识到现代科学思路对生物的弊端,表现在自然保护区,最好的保护就是什么都不动,就是圈一大块地,框起来什么都不改动。据传在落基山、非洲草原、神农架等等,就是如此,尚未实地考察。

8、

这里做一个推论,总有一天,比如一千年以后,假如那会人类还没被现代科学灭绝,那么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

机器人呢,可能被安排在外太空干活。

这需要生物完胜机器人,目前生物战胜机器人的武器还没开发出来,这项研究还没什么进展。

六、鱼类的生物分类?

大洋。鱼类分为两个总纲:无颌总纲及有颌总纲,无颌总纲包括圆口纲、甲胄鱼纲,有颌总纲包括盾皮鱼纲、软骨鱼纲、辐鳍鱼纲,大多数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也有像非洲肺鱼、弹涂鱼、攀鲈能在陆地上长时间生存,以及黑鱼、黄鳝、雀鳝靠单鳔呼吸,虽然大多数鱼类是冷血动物,但很多鲨鱼和金枪鱼是半恒温的,月亮鱼则是恒温的。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36000多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大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

七、鱼类体温的特征?

每个鱼种都有其最适宜的水体温度,比如鲫鱼在16-25℃最活跃,而鲤鱼在20-30℃范围内觅食最积极,一旦水温过高或过低,偏离最适宜水温,鱼的活性、觅食积极性都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直接停止摄食。像冬季许多淡水鱼当水温过低时,停止摄食,即使鲫鱼、鲤鱼等在冬季依然觅食的鱼,与夏季相比,摄食量大减,鱼口也轻。

所以水温变化时,鱼表皮感知水温变化的细胞、神经、侧线等将温度变化信号反馈给鱼的下丘脑,鱼及时做出反应:一、通过鱼的游动,像水温高或低的水域,即最接近适宜水温的水域游动、栖息;二、通过体液,包括组织液、体液等调节体温,使之升高或降低,整个过程也需要其他器官的配合。比如冬季鱼多栖息在深水区、背风向阳的水域,恰是这两个水域水温相对较高的原因;而春季特别是仲春、晚春水温提升,此时的鱼多向浅水、岸边游动觅食,而这正是浅水的水温已经满足鱼需求的表现。

八、大型鱼类的特征?

巨魾(Bagarius yarrelli)又称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为鲇形目,鮡科,魾属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巨魾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体型巨大,外貌奇特,原产地为著名的游钓鱼类及食用鱼,同时可作为观赏鱼。

九、生物分裂期最主要的特征?

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G1期 S期和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的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

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十、生物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

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

4、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外界刺激如光、水等有规律的反应,植物的向阳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动物的趋利避害行为)。

5、生物体都能生殖发育。

6、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周围环境。

8、生物体的生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能与其他生物相处。

扩展资料:

生物生理活动调节

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反射:人和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两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举例:根的向地生长与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