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界鱼类的繁殖率?
在鱼类的繁殖季节,当我们吃鱼时,开膛一看,常满腹是卵,不禁想到这要变多少鱼呀。许多人也见过鱼产卵,但很少有人注意过鱼每次产卵的数目,而总的感觉是数量很大。可以说,在我们人类经常接触的动物中,再没有比鱼类繁殖力更高的了。长江里的大青鱼可产卵100—300万粒;15公斤的草鱼可产120-150万粒;8-10公斤的鲢鱼可产80-150万粒;15公斤的鳙鱼可产150-200万粒。海洋中的翻车鱼一般可产3亿粒卵,堪称鱼类怀卵量之最。但是,事实上我们在长江见到的青、草、鲢、鳙鱼及在海洋中见到的翻车鱼却很少。
鱼类的繁殖力高,是对成活率低的一种适应。这些鱼类产卵的数量确实可观,但是这些卵都是漂浮在自然水域中,在水体中完成受精过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受精,而且也经常受到其它鱼虾的吞食,一场风浪过后,卵或孵出的仔鱼又被折磨死千百万,幼鱼发育期间,那些贪婪的敌害还要侵害它们,有的找不到饵料,有的抵挡不了水温变化,在生长发育期间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淘汰。这样,上亿的卵粒经过重重“灾难”,能发育成大鱼的,也确实是寥寥无几。
二、鹦鹉繁殖率?
鹦鹉繁殖还是可以的,主要看你平时喂的饲料和公母配偶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到时间就会繁殖。
三、麂子繁殖率?
赤麂生育能力很强,全年繁殖。雌麂8月龄,雄麂12月龄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个月,7-8月生产,每胎产1-2仔。有时生殖季节可延至秋末。
一年二胎四只,最理想一年二胎三只,也可以一年二胎二只,也勉强一年一胎一只。
一般春季3~4月发情交配,怀孕期4~10个月,每胎1~3崽。2~3岁性成熟。
四、獾的繁殖率?
獾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3~4只幼崽。
獾,食肉目鼬科动物。獾体形粗实肥大,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脊背从头到尾长有长而粗的针毛,颜色是黑棕色与白色混杂,呈现棕灰色;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其依靠灵敏的嗅觉,拱食各种植物的根茎,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虫幼虫。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五、绒山羊繁殖率?
如选用外地羊改良本地羊,后代母羊双羔率可提高35%左右,而且周岁体重提高65%以上。
六、鸽子的繁殖率?
这个也很正常跟鸽子品系有很大关系,及饲养管理都是离不开的。肉鸽的繁殖力高低是离不开种鸽的品系,很多新加入的饲养户没有经验,只看中了一些价格便宜,而没有着重的注意品种纯度,而导致些后期更大的损失,有些养殖户购入品种是不错,但是在后期的管理、饲养、卫生、防疫、消毒等一些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导致肉鸽产量降低,严重的时候甚至停产。
七、罗飞鱼繁殖率?
罗非鱼一年繁殖2-3次。
春季水温达20℃以上时,罗非鱼就有营造产卵巢的生殖行为。雌鱼产卵的适温范围为24~32℃,临界温度为20~38℃。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产卵时间一般发生在5~9月份;在北方地区时间间隔要缩短;在南方产卵时间可能拉长,广东南部、海南等地则全年均可繁殖。
罗非鱼是典型的一年多次产卵型鱼。南方地区夏、秋两季每25~30天可繁殖一次,一年能繁殖4~6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夏、秋两季每30~35天可繁殖一次,一年能繁殖3~5次。华北地区一年能繁殖2-3次。
八、龙猫繁殖率?
龙猫一般全年都可以繁殖,但交配多在12月至次年3月,盛夏和秋季(7~10月)配种率较低。
母鼠的性周期为28~35天,妊娠期111天左右,每胎1~4只,以2~3只为多。产后1天内即发情,可血配,断乳后10天左右再次发情(血配就是刚刚生好小龙猫,马上交配。个人不建议血配,对母龙猫的身体不好)。
初生幼仔全身被毛,初生重20-35g左右,出生后即能跑动,哺乳期45天左右。
第一次发情月龄变化幅度较大,公龙猫早熟的3月龄,晚熟的9~11月龄;母龙猫通常在4~6月龄性成熟。
九、猫的繁殖率?
猫繁殖率是很高的。
1.猫是容易怀孕的,因为猫是通过交配刺激排卵,因此只要交配次数足够,受孕的机率会很大。
2.单次交配能够使50%左右的猫达到LH浓度峰值并诱发排卵,在发情期的前3天,每日配种3次时,可使90%以上的普通短毛家猫诱发排卵。
十、金刚鹦鹉的繁殖率?
金刚鹦鹉的品种不同,繁殖能力也不一样,蓝黄一年有两到三窝,而绿翅一年只有一到两窝。繁殖一般从11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结束,鸟儿会在中空的树干中做巢,也有的会在悬崖的洞穴里安窝。由于它的繁殖率比较低,所以不太容易获得幼鸟,尤其是野生环境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