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鲜是什么?
是缢蛏。
毛鲜是青岛本地人的俗语,它的学名叫缢蛏,又名“蛏(cheng)子”。青岛的蛏子有好几种,毛鲜学名就叫缢蛏。缢蛏里面有两种,除了毛鲜外,还是一种刀鲜。毛鲜和刀鲜的学名都叫缢蛏。
二、青岛赶海需要带盐吗?
需要带盐。撒盐是为了逼出蛏子,在赶海挖蛏子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挖出蛏子,因为蛏子一般是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里,其中的盐分并不是很高,适合蛏子生存的盐环境在0.4%~2.8%左右,所以蛏子并不耐盐。
三、挖蛏子的最好季节青岛?
7-8月和3-4月。
挖蛏子的最好季节是7-8月,因为蛏子可以分为一年蛏子和两年蛏子,一年的蛏子被称之为新蛏子,这种蛏子在每年的7-8月的时候,口感是最好的,最为新鲜鲜嫩的。
而两年蛏子的话,其最好是在每年的3-4月份挖,这个时候的两年蛏子口感是最佳的,也是最肥美的。
四、青岛渔家菜做法?
青岛渔家菜是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的菜肴。做法以清蒸、红烧、拔丝等方法为主,搭配各种蔬菜或豆腐等食材组成美味佳肴。其中,葱烤龙虾、清蒸小鲍鱼、蒜炒蛏子等都是非常常见的青岛渔家菜。为了保证鲜香口感,食材采用现场捕捞、新鲜处理的方式,不添加任何味精和色素等添加剂。青岛渔家菜具有清淡爽口、鲜美可口的特点,是一道优秀的海鲜餐品。
五、几月可以钓蛏子?
7-8月可以钓蛏子
蛏子可以分为一年蛏和两年蛏,其中一年蛏也称为新蛏,指的是蛏苗在一年之内放养长大,体长大多为4厘米左右,在每年的7-8月份是其口感最佳的时期,也是挖蛏子的旺季。
将蛏子继续放养到第二年就成为了两年蛏,而两年蛏又称为旧蛏,体长在7厘米左右,在每年的3-4月份肉质最为肥美,且口感也最鲜美,尤其是进入4月份后,其肉质口感达到顶峰,但是过了5月份之后,其味道就会变差,肉质也会变瘦。
六、青岛蛏子煮多长时间?
蛏子煮7分钟左右就成熟了。
蛏子需要煮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然就吃不到最佳的鲜美口感了。那么冷水将蛏子放下去之后煮7分钟左右,蛏子开口并且肉质鲜嫩有味道。如果蛏子较多的话,煮制时间需要延长一些,大概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比较好。
在下锅水煮之前将蛏子浸泡在放入了少许盐的清水中浸泡半天的时间,这样能够有助于蛏子将体内的沙子及分泌物等脏东西吐干净
七、青岛海螺贝壳有肉吗?
青岛海螺贝壳有肉。
青岛最好的贝类海鲜在红岛,比如各种蛤蜊、扇贝、蛏子等,应有尽有,并且味道非常鲜美,而且好吃还不贵。
八、青岛海鲜特产?
青岛作为一个沿海城市,以其新鲜的海产品而闻名。以下是一些青岛的海鲜特产:
1. 青岛啤酒虾:这是青岛著名的一道菜肴,使用当地特产啤酒烹制而成。新鲜的大虾经过腌制后,再用啤酒和各种调料烹制而成,口感香嫩,带有啤酒的独特风味。
2. 青岛特色海螺:青岛附近的海域有丰富的贝类资源,其中海螺是最受欢迎的。海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以清蒸、煮汤或炖煮。
3. 青岛扇贝:青岛出产的扇贝质量上乘,在市场上备受追捧。扇贝可以生吃、蒸、煮汤或者炖着吃,都非常美味。
4. 海胆:青岛附近的海域也有丰富的海胆资源。海胆是一种高级海味,在青岛建议到正规渔港或者知名的海鲜餐厅品尝。
5. 青岛蛤蜊:青岛的海域是蛤蜊的繁殖地,所以当地出产的蛤蜊非常新鲜。可以用来做成清蒸、红烧、炒菜等各种美食。
除了以上提到的海鲜特产,当然还有其他的海产品如新鲜的海参、鱼类等可以在青岛找到。如果你来到青岛,不妨尝试一些这些美味的海鲜特产!
九、青岛海鲜一锅炖做法?
做法如下
食材: 鲍鱼 6个,扇贝 6个,大虾 400克蛏子 400克,花蛤 250克,八爪鱼 250克,墨鱼仔 250克,金针菇 400克,粉丝 150克。
香蒜酱汁材料:蒜头 3整头,小米辣 6-8个,食用油 100克,蚝油 50克,生抽 50克,糖 15克,盐 适量,
做法步骤:
步骤 1 把需要用到的食材准备好,海鲜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步骤 2 蛏子和花蛤提前浸泡吐沙,之后清洗干净备用。
步骤 3 大虾洗净去虾线,剪去虾须虾脚,加适量料酒、盐、胡椒碎腌制一会儿。
步骤 4 粉丝提前用温水泡发,金针菇冲洗一下沥干水分,切小段。
步骤 5 扇贝、八爪鱼、墨鱼仔冲洗干净备用。
步骤 6 鲍鱼刷洗干净,去壳去内脏,在表面打上花刀备用。
步骤 7 蒜头剁成蒜蓉,蒜头一定要多多的!小米辣洗净后切碎,准备来做香蒜酱汁:
步骤 8 热锅倒油,爆香蒜末,加入小米辣炒香关火,加入蚝油、生抽、盐、糖拌匀即可。
步骤 9 准备一锅水,放入姜片、葱结、一勺料酒,花蛤、蛏子水烧开后分别放入迅速焯水捞出,这样可以很好的起到去腥,去沙的作用。
十、蛏子在青岛的叫法?
蛏子就是青岛的叫法
蛏子的学名叫缢蛏,长扁的椭圆形,有两根发达的水管,看起来像个小兔子。蛏子烹饪之前,需要洗干净后,养在盐水里较长时间,让它把泥沙吐干净。吃的时候再把肉边上的黑色条状物去除,这样就能享受肉质肥嫩的蛏子了。蛏子的做法很多,常见的做法是爆炒葱油蛏子、清蒸蛏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